提到「村上春樹」,對台灣的讀者而言肯定不陌生,倘若要談論他作品當中的其他面向,或許可以從他對爵士樂和古典樂的聆聽嗜好,或者是對威士忌的喜愛,延伸出不同的視野;與臨床心理學家河合隼雄、小說家村上龍、川上未映子,還有指揮家小澤征爾的對談,無論談的是對人生的態度,還是創作上的思考,跨領域的交流所激盪出的火花,更能使人感受到村上春樹多樣與多元。
分類彙整: 聽覺
高唱撼動靈魂的民謠曲,亂世夾縫間的逆風破浪——ゴツプロ!《夾縫轍痕》
明治27年的春天,在北方邊陲的海港:江差町,聚集一群每到漁獵季節,必須靠捕獵鯡魚維生的漁夫們。他們乘船破浪出海,一邊搭配船長的指示整齊動作,一邊高聲唱出傳統捕魚民謠「索朗節」,而過去曾在戰場上留下不堪回首的秘密,如今卻隨著二哥玄吾的故人舊識長治的加入而揭開。
《鬼來電》:通訊時代的靈異傳說,聲音成了一種「瓦解距離」的存在
《鬼來電》當年的賣座,可能是因為它符合當代人們的心理結構:害怕「我的手機可能會有陌生且詭異的來源(比如鬼)打電話來」。這時手機已經普及到不少人持有了,但從這種心理結構,可以知道人們對於深入生活的手機還是抱有警戒與恐懼。
一隻麥克風背後,唯有音樂家才懂的錄音美感——專訪 ff studio 總監、小提琴家左興
錄音師不見得一定都要能夠讀譜,但最核心的東西,也是最基本的,就是對音樂美感的認知是否足夠;最終,還是要回歸到音樂的本質。品味與美感,往往才是最關鍵的點
我熱愛爵士樂。因此,在我經過紐奧良的這段時間內,家中有演出爵士樂的人將免於一死——紐奧良的斧頭殺手
一位熱愛爵士樂,甚至費盡心思「推廣」爵士樂的殺手先生——紐奧良的斧頭哥(Axeman of New Orleans)。他的名氣,雖然不如「黑色大理花懸案」、「黃道十二宮殺手」甚至「開膛手傑克」,但和這三者一樣,「紐奧良的斧頭殺手」也是至今未解的懸案之一。
在靈異同好者的故事分享平台上,「聽見怪聲」依然是不斷出現的主題:寶藏巖的鬼哭
人們受笑聲鼓舞,聽見哭聲時會同感揪心,要是被尖銳的喊叫引起注意,也會同時驚慌失措起來。電影透過聲音渲染場面,疊加情調,創造最完美的張力高潮。要是拿掉了鬼片裡的音效,鬼怪出現前的焦躁氣氛,似乎就沒那麼讓人難以忍受了。即使只是微小的聲音變化,都能直接、快速地牽動我們的感覺,觸發我們的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