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與先生一起改造的工作室,接受日本媒體的採訪,你不時能在台灣、日本的各個市集上找到他們的足跡和身影。畢業於工藝設計系的她,從金工的領域轉向、跳脫,一步步走進了插畫的世界。她的性格談吐,與作品的風格幾乎是一致的插畫家 Rosy ,看著她的作品,總是畫著柔軟又可愛的線條,構圖的細節或色彩的運用上,同時都散發著甜甜的味道。
大學畢業後,正好接上第一批去日本打工遊學的申請機會,當時對未來感到有些迷惘的她,出國前一邊打工,一邊與插畫圈的前輩老師學習插畫,在老師的引導下,開始去想像、大膽的去嘗試,各種與過去所學的金工設計完全不同的創作。
富有故事性與個人特色,記錄下生活中的所有風景
出國前,曾做過一陣子花店的助理,學著接觸著不同的花材與配色,即使心底清楚的知道,這並非是她未來想一輩子從事的行業,但這些累積全都化成了最棒的養分,從繪畫人物、裝扮配件到空間的速寫,從零散的、細微的地方,慢慢地編織出猶如一本本繪本般的作品故事。
而這些富有故事性與個人特色的作品,從來都不是憑空想像,全都來自於她在插畫路上的生命經驗,以及日常中累積下來的點點滴滴。雖然在日本打工遊學的時間並不長,彷彿像是一塊海綿的她,不斷地吸收著並將自己打開,就像一張巨大白底的畫布一樣,讓手中的畫筆自由地觀察和記錄下生活中所有出現過風景。
到了日本後的創作,剛開始的嘗試還沒包含到上色,擔心上了顏色會破壞了作品畫面,帶著一本筆記本,不準備橡皮擦,用很少的顏色跟線條中藏著一點小小的害怕跟興奮。Rosy 走訪了日本許多非常有特色的咖啡店與空間,直覺地把眼前的畫面一一描繪下來,將空間的氣氛全都收納到了紙張上頭。
漸漸地她似乎也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,一些過去孤單的、傷心的,或是一些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情緒,已經從這些速寫的畫面中告別,留下的,是已經能賦予作品更多想像與色彩的自己。
在日本生活的期間,彷彿像是一場夢,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產生的不安,全都在回到台灣以後,慢慢地沈澱了下來。她的創作一直都維持著一種和諧感和純真的氛圍,而正是這樣的狀態帶著她走出了不安,開始找到了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。同樣的藍天,卻因為曾經生活在不同的國家,而顯得有些細微的差異,或許是心境上的轉變,每當再次到日本旅行的時候,眼中的風景又都多了一種熟悉的顏色
一個像是有框架的圓,另一個像是柔軟的圓球
訪談中問到,若以顏色來定義「日本」給她的感覺,她覺得是一種帶著高雅的灰藍、灰紫或濁色調,街道上的景象,建築大樓之間的縫隙,人們身上穿著的感覺,都有一種沈穩卻又神秘,乾淨卻是留有一點壓抑情緒的色調;反觀「台灣」,則是比較活潑、親和力、有點小小躁動感覺的橘色或紅色。兩個地理位置跟島嶼形狀都不相同的國家,在文化人文的面向上有著相類似的「形狀」,一個像是有框架的圓,另一個則是像顆柔軟的圓球。
回到台灣以後,好像所有的好事都慢慢地靠近,不但認識現在牽著她的手,準備一起慢慢變老的好男人,也從只是旅行時的速寫日記,變成她累積許久的旅行插畫專欄。
過去曾有過的那些迷惘與不安,似乎都變成片片凋落的枯葉,然後轉換成創作的養分,在真正變成大人跟經過幾年社會的歷練以後,她的風格就像遠方飄來的種子,慢慢地沈澱、飄落下來,在這塊曾是金工的土壤中重新萌芽、茁壯,吸收了過往的經驗和養分,那一幅幅吹來輕柔風格的插畫作品,最後終於讓她在插畫的世界裡輕巧地綻放著。
(原文刊載於:文藝誌《圈外》ISSUE001:視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