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上日常或者流行的衣裝以前,我們對待身體的動作,從彩妝品的塗抹、描繪,配戴首飾配件,包含手錶、項鍊和耳環,抑或是運用到剪刀、剃刀,釘環等工具,來對身上的不同部位進行「加工」,藉由這些刺穿、縫紉或是切割等的動作,來改變人與生俱來就獨有的外在表徵,究竟追求的是一種時尚的崇拜奉行,還是享受瀕臨死亡的快感?
時尚與死亡之間的對話(Dialogue Between Fashion and Death),Giacomo Leopardi

十八世紀義大利浪漫主義的代表之一,既是哲學家、語言學家及詩人身份的 Giacomo Leopardi ,他在〈時尚與死亡之間的對話 〉(Dialogue Between Fashion and Death)一文當中,將「時尚」和「死亡」擬人化,並任其自在對話——時尚,一直以來都成功地扮演著使人致命的角色,在她優雅卻又不失態度的說服影響下,任何崇尚且熱愛「時尚」之人,都可能因為:過緊而不好走的美麗鞋款而跛行;或是穿上緊身馬甲做出的誘人曲線,以至於無法正常呼吸,最終交由「死亡」擁入黑暗。

「時尚」成功地讓享受階級意識、財富優渥的上流社會之人,為了追逐她的身影,甚至為此還想一親芳澤的人們,寧可每日忍受各種折磨,搭配承受痛苦才能換來的代價,以換得內在的滿足及外表上的驕傲與自信;無論是男士或女士們,能依自己的喜好來做選擇及搭配,亦是一種自由的表現。而這種被潮流所主導的「自由」意識,或許現在看來更像是領了一張刮刮樂的抽獎票卷,你永遠不會知道,當你刮開之後,等待你的是獎勵還是報應。

穿上日常或者流行的衣裝以前,我們對待身體的動作,從彩妝品的塗抹、描繪,配戴首飾配件,包含手錶、項鍊和耳環,抑或是運用到剪刀、剃刀,釘環等工具,來對身上的不同部位進行「加工」,藉由這些刺穿、縫紉或是切割等的動作,來改變人與生俱來就獨有的外在表徵,究竟追求的是一種時尚的崇拜奉行,還是享受瀕臨死亡的快感?畢竟,你無法確切知道,得到了「美」,實際上你還能活多久。各種人工的美容方法持續在進化,危險性也隨之提高,術後的副作用更是無法完全掌握。但「時尚」所帶來的美,那種愉悅與滿足,的確是會上癮的。

經濟發展的趨勢指標,與娛樂產業的影響投射

在整體經濟呈現出低迷、不景氣之時,因為可支出的財富緊縮,人們捨棄對奢侈品的消費行為,轉為購入單價較低,又能具備妝點效果的「口紅」,替代那些當下無法滿足的內在慾望。而在 1930 年代經濟大蕭條時,口紅——的銷售呈現出十分異樣的亮眼佳績,但從未有確切的數字及研究結果為此「口紅效應」背書,在歷史上每當人類社會遇到經濟衰退期時,保證都會有同樣的表現。放棄高單價的產品,轉而改買較為便宜,還能達到某種程度上妝點效果的產品。然而,事實上在經濟穩定、繁榮的時候,有些地區或品牌的口紅的銷售仍維持得不錯,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相關聯性。

除了一般報刊雜誌的平面廣告,以及廣播或電視廣告,具備參考指標意義的電影、電視劇集,同樣也影響到人們對時尚的理解與認知,從成人《慾望城市》、《慾望師奶》,到青春時期的《花邊教主》與《美少女的謊言》,甚至是近期引爆話題的《艾蜜莉在巴黎》,以及電影《穿著 Prada 的惡魔》等片,這些不光是給予視覺上的刺激,對於追求時尚的內在心理,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;而有關男性的時尚的穿搭,不得不提到的有:《金裝律師》、《超自然檔案》或《廣告狂人》,或是來點沈默之中帶點驚悚,美味血腥卻又不失美感的《雙面人魔:漢尼拔》,優雅的穿搭讓男男女女都為之醉心。

能成為消費指標的,不光是只有「口紅」,日本資生堂的首席髮妝造型師:鈴木節子,她在 1993 年入社,將她多年在紐約、巴黎、日本等地所累積觀察到的,妝髮時尚的變遷與流行趨勢,整理編寫,陸續發表了:〈日本女性美妝的百年變遷〉( 2014 )、〈美容保養的流行變遷造就多彩的平成時代〉(2018 )等分析報導。在這些內容當中,就提到眉型的畫法、妝容的用色,以及髮型的長短,與經濟狀況的變動曲線有著明顯的關聯,而這些「指標」並不侷限在女性。

關於男性,也有「男性內褲銷量反應經濟情勢」的論述,甚至近期因 BBC 英國犯罪影集《浴血黑幫》在英國理髮產業掀起的新革命,截至 2019 年為止,英國新開設的男性理髮店就高達六百多間,且多半是由擅長以剃刀、火燒,來處理身體毛髮的土耳其人所經營,平價又專業與服務多元,加上受到影集中剃刀黨的「Peaky Blinders 髮型」的推波助瀾之下,男士理髮店快速地成長,並被稱作「男性版的『口紅效應』」。

維多利亞時期對蕨類的狂熱,寫下時尚工業奪命史的序章

「時尚就像一間活著的博物館,儲存累積一些標示,把它們從文化潮流與變遷中擷取出來。」——在時尚流行的循環中,融合新的創意點子,同時又召喚復古的潮流,當被複製並應用到不同的衣料媒材上時,又能定義跟標註出各地的文化差異與特色;服裝,跟時尚的連結也許並非是高相關,但因為不同場合(習俗),生活習慣,體制下,人們對於特定的衣物貼上標籤,甚至是以顏色來區分性別,這種過於武斷的分類與結構,導入大量的生產系統與時尚生態之中,又又變成一個更複雜、多樣的符碼載體。

品牌透過百貨的「櫥窗」設計來闡述當季的故事,可以是抽象、超現實的,亦能是古典而又唯美的視覺組合,而「櫥窗」的呈現與概念,其發展的由來可能更為多重,巴洛克與洛可可的裝飾美學、透明玻璃的製造工法,小至維多利亞時期,喜愛園藝的的中產階級女性所崇尚的「植物珠寶」,特別是對蕨類產生狂熱的喜好,原先這股熱潮檢限於較為富有的園藝愛好者與植物學家,從鐘型的玻璃罩,一直到「沃德箱」的出現,加上十九世紀時廢除了極為不合理的玻璃稅,降低購買玻璃容器與玻璃窗的費用,這種移動式的小型溫室進入到一般家庭之中。

因此,結合透明玻璃與鋼鐵骨架所打造,在 1951 年的倫敦萬國博覽會時,矗立於眾人面前的精工建築「水晶宮」,既是結合展示目的的櫥窗,又或者說是從工業革命後,另一兼具潮流指標的大型溫室。當人們不再只對沃德箱內的植物生態感到滿足,而嘗試將蕨類等植物的圖案應用在室內裝潢的壁紙、服飾上的刺繡,以及仿植物果實的頭飾花圈時,由於過程中大量使用顏色鮮豔的「砷綠色」來製作迷人的人造花圈,因此接觸到毒物而死於非命的女工們,以及那些身穿「致命」的翠綠色衣裝的女性們,「死亡」在此時已悄悄與她的「時尚」姐妹聯手,寫下這篇時尚工業奪命史的序章——時尚,不僅帶來流行,而且還會讓你喪命。

參考書目

  1. 《關於穿衣服這件事的哲學辯證》,鷲田清一,字畝文化
  2. 《植物的心機:刺激想像與形塑文明的植物史觀》,理查梅比,木馬文化
  3. 《時尚受害者:時裝工業奪命圖鑑史》,艾利森.馬修.戴維,大寫出版
  4. 《時尚與死亡的對話:義大利傳奇思想家里歐帕迪的厭世奇想對話集》,賈柯莫・里歐帕迪,八旗文化

Picture of 林廷璋

林廷璋

私設圖書館「櫞椛文庫」館長|文藝誌《圈外》總編|Podcaster「R 星球頻道」| 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,相信文字的力量,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。著有《東洋惡女十二名錄:殺人者的鮮紅掌心》

本網站之原創內容(包括但不限於內容、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影像、軟體或未來各種形式)之利用及衍生著作均受著作權公約以及中華民國法律之保護。非經本站明示之授權或同意,均不得以合理之使用為由做全部或一部之改作或引用之方式,做任何之嵌入與重製。如需任何洽詢、廣告、投稿等事宜,歡迎來信聯絡我們

©2021 卯月霽